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請給意見啦~~!!

貝多芬交響曲簡介 Beethoven: 9 Symphonies DCC(2002/4/19)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在西洋音樂中的地位,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有人更愛莫札特、巴哈或其他人,但無論從演出的次數,或音樂的影響力而言,貝多芬都是無人可比。他的作品眾多,很多都成了經典(如32首鋼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然而,經典中的經典,也最受大眾喜愛的,必推他的九大交響曲。

網址:

健康建議

電腦用久了,看一下植物喔!

看一下拉~

1827年3月29日,他下葬於威靈公墓,在維也納盛大的送葬場面連皇室貴族都有所不及,估計至少有一萬多人。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請收看~


他的第九交響曲,終樂章含有“快樂頌”的合唱,“快樂頌”聽起來有宗教音樂的氣氛,又充滿了陽光與朝氣,是相當令人悸動的合唱曲。樂聖的一生其實蠻坎坷,但是他頑固不屈的個性不許他向命運低頭,他以他的生活為題材寫下了許多永垂不朽的曲子,令人感慨,令人感動。在他死後,有人在他抽屜裏找到一封未寄出的信,致“永恆的戀人”,沒有署名,至今仍是個謎。




可以吧~

一代樂聖貝多芬的傳奇故事很多,他是繼海頓,莫札特之後的古典音樂與浪漫音樂的大師。他的壞脾氣是出了名的,這跟他失聰有直接關係。他的音樂素養遺傳自他祖父,可惜在他三歲時祖父便過世了,他的音樂天份是由他的酒鬼老爸所發掘,但是他老爸當時的動機純粹是希望把樂聖訓練成神童莫札特第二,好利用他來賺錢;因此孩童時代的貝多芬常為了練琴的事挨鞭子,也常常
邊流淚邊彈琴。

有夠震撼!


網址:http://www.coden.com.tw/astro/09-4b.htm

應該不錯

貝多芬有的



德國音樂史以至文化史上,他是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跨時代人物,他的思想和音樂作品對新興資產階級有推動作用,他的音樂創作是具有時代特色的,他的作品旋律既熱情奔放、有力,也富有田園韻味。

可悲的樂聖

貝多芬實在太可憐了ㄝ



我最近看了一本貝多芬的書他說貝多芬自從得了耳疾之後才創出非常棒的曲子ㄝ



實在太厲害了ㄝ~~~~~!!!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第九大交響曲



貝多芬




貝多芬以無比熱情,創作了九首宏偉的交響曲,不但是他音樂的精華所在,更是貫串一生初、中、後整個創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稱為不朽九首。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鉅大 且深遠的影響。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於德國波昂,而在維也納獲得事業上的極高成就,他精通各種弦樂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鋼琴家,更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大師。貝多芬一生雖遭遇許多不幸,而最殘酷的,莫過於三十歲後就為耳疾所苦,最後終至兩耳全聾。但他並未為此而憂鬱過日,反而昂然挺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人生的每個挫折。因此我們常能感受到他的音樂具有人類真切的特性,很能扣人心弦,動人肺腑喔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酷喔~~~~~@_@





貝多芬


德國音樂史 以至文化史上,他是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跨時代人物,他的思想和音樂作品對新興資產階級有推動作用,他的音樂創作是具有時代特色的,他的作品旋律既熱情奔放、有力,也富有田園韻味。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昂,日期可能是12月7日。有稽可考的是,他於同年12月8日受洗;但由於其嚴苛且經常酗酒的父親故意把他的生日往後延,好讓人們以為小貝多芬是個莫札特般的神童,因此貝多芬本人有好長一段時間誤以為己是在1772年出生。他母親和他父親截然不同,溫愛柔婉,卻鬱鬱寡歡,似乎鮮少讓周遭有言笑的時候。
貝多芬的早年生活總似蒙了一層面紗,各種說法莫衷一是,特別是關於他父親的部分。有人說他是個慈愛的人,成功地把兒子教育成為音樂家;但另一種說法是他凶惡橫暴,認為兒子的音樂天份可以成為搖錢樹,甚至把兒子從床上拖起來,要他日夜不斷練習鋼琴。也許這兩種說法都有部份的真實性。
貝多芬在七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家族氏中的『凡』(van)與德國姓氏中代表貴族的『馮』(von)並不相干。貝多芬的祖父頗受人敬重,擁有一副男低音的好嗓子,他原先在麥什倫﹝Mechelen﹞經商頗為成功,並以歌手的身份小有名氣,其後幾經遷徒來到波昂,在選侯教堂中擔任男低音,又是駐波昂的柯隆選侯大主教合唱團裡的樂手,後來升任樂長﹝Kapellmeister﹞一職。
貝多分與生活的爭戰無一日歇止,在藝術方面他掌握完全的勝利,不過在家居生活方面,至少有件事很值得玩味,就是他在維也納市內區和近郊住了三十五年,前前後後搬了三十三次家。他身上像是流著渴望流浪的血液,因為他和莫札特或舒伯特不同,未曾有經濟拮据的窘境。
1826年嚴冬,他帶著卡爾乘馬車回維也納,12月2日到家,他再也支撐不住,病倒在床。雖然這場病沒要了他的命,但他只多撐四個月,最後死於一種群醫束手的疾病,後人推測可能是肝硬化,他不是貪杯好酒之徒,不過有時也會藉酒澆愁。1827年3月24日,天主教神父為他作了臨終前的取後儀式,隨侍在側的人有他弟弟約翰夫婦、邢德勒,以及他朋友葛哈德.馮.布洛的小兒子,他幾個月來一直為貝多芬解悶,試著使貝多芬開朗一些。1827年3月26日下午,貝多芬己呈彌留狀態,這時他身旁只有他的弟婦,以及他和舒伯特的共同朋友休坦布萊納,突然一道閃電劃過窗口,隨即一聲巨響,貝多芬睜開眼睛,右手握拳舉起,雙目圓睜,神情威嚴,片刻之後,他溘然長逝了,享年56歲。三天之後,也就是1827年3月29日,他下葬於威靈公墓,在維也納盛大的送葬場面連皇室貴族都有所不及,估計至少有一萬多人。

應該可以

貝多芬



貝多分與生活的爭戰無一日歇止,在藝術方面他掌握完全的勝利,不過在家居生活方面,至少有件事很值得玩味,就是他在維也納市內區和近郊住了三十五年,前前後後搬了三十三次家。他身上像是流著渴望流浪的血液,因為他和莫札特或舒伯特不同,未曾有經濟拮据的窘境。
1826年嚴冬,他帶著卡爾乘馬車回維也納,12月2日到家,他再也支撐不住,病倒在床。雖然這場病沒要了他的命,但他只多撐四個月,最後死於一種群醫束手的疾病,後人推測可能是肝硬化,他不是貪杯好酒之徒,不過有時也會藉酒澆愁。1827年3月24日,天主教神父為他作了臨終前的取後儀式,隨侍在側的人有他弟弟約翰夫婦、邢德勒,以及他朋友葛哈德.馮.布洛的小兒子,他幾個月來一直為貝多芬解悶,試著使貝多芬開朗一些。1827年3月26日下午,貝多芬己呈彌留狀態,這時他身旁只有他的弟婦,以及他和舒伯特的共同朋友休坦布萊納,突然一道閃電劃過窗口,隨即一聲巨響,貝多芬睜開眼睛,右手握拳舉起,雙目圓睜,神情威嚴,片刻之後,他溘然長逝了,享年56歲。三天之後,也就是1827年3月29日,他下葬於威靈公墓,在維也納盛大的送葬場面連皇室貴族都有所不及,估計至少有一萬多人。

請看~好嗎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國音樂史以至文化史上,他是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跨時代人物,他的思想和音樂作品對新興資產階級有推動作用,他的音樂創作是具有時代特色的,他的作品旋律既熱情奔放、有力,也富有田園韻味。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波昂,日期可能是12月7日。有稽可考的是,他於同年12月8日受洗;但由於其嚴苛且經常酗酒的父親故意把他的生日往後延,好讓人們以為小貝多芬是個莫札特般的神童,因此貝多芬本人有好長一段時間誤以為己是在1772年出生。他母親和他父親截然不同,溫愛柔婉,卻鬱鬱寡歡,似乎鮮少讓周遭有言笑的時候。
貝多芬的早年生活總似蒙了一層面紗,各種說法莫衷一是,特別是關於他父親的部分。有人說他是個慈愛的人,成功地把兒子教育成為音樂家;但另一種說法是他凶惡橫暴,認為兒子的音樂天份可以成為搖錢樹,甚至把兒子從床上拖起來,要他日夜不斷練習鋼琴。也許這兩種說法都有部份的真實性。
貝多芬在七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家族氏中的『凡』(van)與德國姓氏中代表貴族的『馮』(von)並不相干。貝多芬的祖父頗受人敬重,擁有一副男低音的好嗓子,他原先在麥什倫﹝Mechelen﹞經商頗為成功,並以歌手的身份小有名氣,其後幾經遷徒來到波昂,在選侯教堂中擔任男低音,又是駐波昂的柯隆選侯大主教合唱團裡的樂手,後來升任樂長﹝Kapellmeister﹞一職

2007年3月21日 星期三

簡介~~~~~~二

貝多芬



貝多芬一生的創作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時期為一八零零年以前。在這一段時間內,貝多芬寫了他的第一、二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交響曲...等音樂及歌曲。這一時期的樂曲風格大多呈現出古典式風格。   

第二個時期是貝多芬不幸的開始,他的聽力開始嚴重衰退,這是身為音樂家最不幸的一件事了。雖然貝多芬四處求醫,但是病情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到了一八零二年他已經接近全聾的地步。在這樣的打擊下,貝多芬的作曲風格開始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他的音樂變得越來越炙烈,作曲風格越來越大膽,於是不少貝多芬不朽的名作都是在這時候完成的,例如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皇帝協奏曲等。   

一八一七年以後貝多芬進入了嶄新的創作領域,也就是他一生中的第三階段。這個時期裡貝多芬的創作更富於實驗性,音樂中也含有更深的思想與哲理。從第三時期的傑作合唱交響曲、莊嚴彌撒等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那偉大而崇高的意境,可以說是以達音樂至高至美的境界。   

一八二六年間,貝多芬染上風寒而轉成肺炎,最後到了一八二七年與世長辭。據說貝多芬的葬禮備極哀榮,有兩萬五千名仰慕者去瞻仰他的遺容,出並當天維也納各學校也的停課一天,以表示對他的崇敬。




@!真厲害!~


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


11歲時貝多芬便輟學回家專門學習音樂,這時在倪富門下正式學習音樂,倪富教貝多芬了解巴哈的平均律古鋼琴集,並介紹他成為波昂宮廷樂團之一員。

17歲那年,貝多芬的母親去世,原本嗜好杯中物的父親開始經常酗酒。一家大小的生計責任全落在貝多芬身上。幸好有鎮上的資產家布魯寧遺孀以及華特斯坦伯爵提供經濟上的支援。

不過,他是個崇尚民主的人,主張藝術家在社會上應有平等的地位,期望打破貴族保護藝術家的習慣,而其音樂也力求解放及更上一層樓,故他可說是第一位職業音樂家。

但很不幸他的聽力從28歲逐漸退化,使他墜入痛苦的深淵。


@!真是可憐!~